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焦点图文
为学而教 为未来而变
时间:2017-12-20     来源:遵义日报    

                               ——遵义市2017年全面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会观察

  

北师大高端领军人才在汇川区第一小学指导课改

  教育的生命线是教学质量,而课堂教学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与效率,有优质的课程,才有优质的教育。

  12月19日,遵义市2017年全面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会举行。与会人员在丰乐小学、遵义市十九中、遵义四中等地观摩课堂教学,听取相关学校和县(区、市)的课改介绍。

  这场遵义教育界的“重头戏”将回答几个问题:为何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遵义市中小学课改如何推进?课改未来向何处去?

  为何课改?

  问题倒逼变革

  为什么要课程改革?

  首先是问题,是危机。 

  遵义市教育局局长杜富川在课改推进会上表示,教育的本质是教人做人,而课程是教育工作的“牛鼻子”。为什么要课改?存在问题所以才改!重智轻德,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课程目标有机衔接不够,部分学科内容交叉重复;教师育人意识和能力有待加强;课程开发意识、保障机制不强;只重讲授,不顾接受……这些问题的存在,让我们的教育与其本质要求越来越远。

  这一说法得到了不少教育工作者的认同,他们纷纷谈起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遵义四中校长张志奎认为,遵义四中这样的名校、老校,以往的办学荣耀遮蔽了学校存在的问题,诸如教学体制机制老化、自我优越感强烈、经验观念固化等现象威胁着学校的发展、学校的未来。而这些问题又集聚在课堂上,因此课堂改革势在必行。

凤冈四中艺术教育课程

  “以往是分数‘一俊遮百丑’,但这种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今天对教育的要求。虽然我们已经在课改上进行了一些摸索,但仍然存在思想转变艰难、行为转变缓慢、整体推进急迫的难题。”汇川区教育局副局长陈明泰说,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课堂氛围沉闷、学习效率低下这些陈旧的课堂教学方式不能再继续,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教育在进步,新形势下的教育对教育者的观念和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这逼迫着教育要改变,课堂要改变。

  同时,课改也是国家意志,代表国家对教育的决心和信心。

  关于课程改革,国家层面发布了一系列文件:1999年中办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1年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拉开了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序幕。2005年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2010年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启动了我们称之为“第二轮课改”的教育改革。2013年教育部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2014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省、市也相继出台相关课程改革文件,将课改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不课改就没有出路!”已成为遵义市教育界的共识。

  课改改什么?

  变重教为重学 变经验为创新

  

绥阳洋川小学设立的科技实践校本课程

  思危求变,面对重重问题,课程需要改革。而摆在课程改革面前的第一道题,就是“改什么”。

  有关课改颁布的一系列文件明确了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这六大领域进行全方位综合性改革,建立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机制。

  课程改革十多年来,遵义市经过多年的务实推进和探索实践,各个学校实现从无到有,形成了规范的校本课程纲要和活动方案设计,通过课程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取得了一定成绩。

  在现场观摩会上,丰乐小学以“尚读教育”校园文化构建了“4+2主题阅读课程”,把阅读和绘画结合起来,把学科内、学科间串联起来,通过开展阅读节、作文节、讲故事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参与进来。

  遵义市十九中提炼形成了自主预学——自主生疑——自主探究——自主交流——自主测评的“五自课堂”教学模式,自主开发了农耕、陶艺、科普、礼仪、管弦乐等14门课程,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加了学生的社会参与度,让学生得以自主发展。

  遵义四中打造“三元课堂”以“激情,人文,真灼”激发课堂学习欲望,振奋学生精神状态;注重人文渗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尊重学生个性;用务实高效的课堂环境给予学生展示的空间,让学生充当学习的主角。

  几所课改试点学校的课改尝试虽各有不同,但都有一个核心——变重教为重学,变经验为创新,让学生从被动变主动。

  今年5月,遵义市发布了《遵义市全面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课改的三大任务,即建立学校课程体系资源库、切实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改革教育教学评价机制。

  建立学校课程体系资源库就是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设置比例,引导学生选择符合个人兴趣爱好和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课程,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为此,遵义市鼓励学校探索长短课、大小课、跨级选课、一生一课表等多种课程选修模式,积极探索同学科、跨学科内容整合的途径,开展跨学科主题教育教学活动,在普通高中建立学科教室,在义务教育学校设立自主选课学习日,组织开发学生选课软件并推广应用。

  在课堂教学方式上,遵义市课改全面推进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式,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对话的课堂教学文化,实现教师在教育思想和教育行动上的变革。

  以往被诟病的“分数万能”教育评价机制将被改变。在课改方案中,遵义市明确要构建中小学学校办学质量网络监控体系,建构“遵义市中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重新修订《遵义市中考招生方案》《遵义市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考试实施意见》,准确反映人才培养要求,并研究如何将义务教育阶段实验操作、音乐和美术课学习状况纳入考试招生和评价体系中的方法和路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方案还确定了全市55所深化课程改革试点校名单,其中小学17所,初中16所,高中22所,把它们作为遵义市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基地,形成在学校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机制。

  总而言之,课程改革就是要从传统的思维、行为方式中走出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育教学方式,重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课改改多久?

  永远在路上

  

遵义航天中学实行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改革

  课改下的课堂拒绝模式化,但却提倡各种创新模式。

  从小学、初中、高中,遵义市多所学校围绕提高课堂效率、突出学生主体,在实践中摸索课堂教学,在摸索中改进课堂教学。

  善思、善问、善评、善练,赤水市第一小学的“四善·练能”课堂改革已实施了三年多。校长何文远说:“学校实施国家基础学科课程校本化,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质疑提问、善于评价、善于练习运用的学习品质,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该小学,每一个学生都可获得六项体艺特长。一年级开始学皮筋舞、二年级绳操、三年级足球操、四年级秧歌舞、五年级竹杆舞、六年级红歌大合唱。

  绥阳洋川小学则利用选修课程给孩子的个性发展提供平台,学生可以自主选修车辆模型、机器人、竖笛、古筝、泥塑、软硬笔书法等课程。该校用主题课程将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利用家庭、社区资源,设置了法制教育、礼仪教育、多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室内或室外都开展教学活动,深受孩子们喜欢。

  湄潭中学则十分注重“走出去”。学校先后与山东邹城二中、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形成了共建互助学校,并与贵阳市第一实验中学、遵义市十二中学、遵义市第十九中学、仁怀市城南中学等校展开了“同课异构”教学观摩交流活动,通过与名校的校际交流、校本研修,让学校对课改的认识与实践实现了一次次的飞跃。

  遵义航天中学引进“三疑三探”教学模式,通过疑问与探究结合等相对固定的教学环节,促使学生学会主动提出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同时养成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勇于评价和不断反思的良好品质和习惯。

  为了全面推动各学校在课程改革的实践,遵义市成立“遵义市全面深化课程改革领导小组”以及“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学科专家组”,依托省市名师名校长工作室、遵义市教育学会、各中小学教育集团等优质资源,开展课程改革相关工作。市教育局每年预算200万元的专项经费,专门用于课程改革中教师的培训、课改课题的研究和课程开发等软实力的建设。

  杜富川表示,课堂是课程改革的主战场、主阵地,课堂的变革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课程改革的质量和效果。课程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遵义市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的现实选择。课改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条没有终点的路,虽然我们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点成效,但还是在路上。(石影)

  1. 上一篇:遵义市青年联合会第三届委员会全体会议隆重开幕
  2. 下一篇:放歌新时代 遵义市举行撤地设市20周年文艺展演
责任编辑:张一青
相关报道

网站群

地方文明网站 遵义市文明网站友情链接
 
遵义文明网中文域名 | 关于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 联盟网站 | 文明邮箱 | 旧版回顾
联系地址: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新蒲镇府前路建投大厦 咨询电话:0851-28641133 邮编:563000
Copyright©遵义文明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中国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