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焦点图文
赤水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贴近生活走进群众
时间:2018-12-26     来源:文明贵州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适应基层宣传思想工作发展的时代要求。如何学好吃透中央、省、市相关精神,深刻领会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重大意义,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遵义赤水市在探索实践中,一路披荆斩棘,众志成城,绘就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蓝图。

  文明之风吹拂魅力竹城

  赤水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着眼于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创新方式方法,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牢牢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动员和激励广大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我自愿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我承诺,从我做起,讲文明,树新风,尽己所能,播撒热情……”

  10月31日,赤水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立暨志愿服务总队授旗仪式在文化广场举行,这标志着赤水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全面进入实质运行阶段。

赤水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立暨志愿服务总队授旗仪式现场

  赤水市各乡镇、街道、社区相继举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队授旗及宣誓仪式,一大批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充实到志愿服务队伍,迈着追求城市外在美与内在美和谐统一的铿锵步伐,向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挺进。

赤水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百村千项万人”活动启动仪式现场

  2018年10月以来,赤水市连续召开3次常委会、11次联席会,研究部署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制定《实施方案》,最终确立了“试点先行+全域铺开”的工作思路,拟定用3个月时间完成首批17个村(居)示范点建设,到2019年初实现所有村(居)全覆盖。

宣誓仪式现场

  赤水市财政预算1000万元设立专项资金,全面保障126个村(居)试点工作,成立志愿服务总队、分队、小队,全面整合工青妇、民政、司法等部门志愿者力量。截至目前,赤水全市招募和“激活”的新、老志愿者达48000余名;整合现有的党员活动室、新时代农民(市民)讲习所等1773个基层阵地资源,充分盘活学校、村级教学点;17个乡镇实践所、126个村级实践站全部挂牌,志愿服务分队、小队相继成立,并开展相关活动。同时,加快建立纵向涵盖市乡村、横向辐射党政群的实践网络,各级各部门用广角的视野,全方位抓落实,全力以赴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

  志愿服务浇灌文明花

  在志愿者的示范引领下,赤水各个层面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普遍开展,亮点纷呈。

  元厚镇桂园林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按照有方案、有活动、有标识、有台账、有榜样、有心得、有创新、有宣传、有考核、有效果的“十有”标准,和阵地用起来、旗帜飘起来、制度立起来、队伍建起来、政策讲起来、群众动起来、歌曲唱起来、舞蹈跳起来、喇叭响起来、面貌新起来的“十起来”工作要求,打造“微基地”、凝聚“微力量”,做好“微服务”、圆梦“微心愿”,树立“微榜样”、引领“微文明”,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长沙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织各村(社区)文明实践站开展志愿者服务“清河”行动。志愿者们在长沙镇莲花沟河段清理白色垃圾、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疏通堵塞河段,逐户走访沿线农户,大力宣传文明实践“九大工程”和河段生态环境保持措施,发放宣传资料,动员群众自觉维护河道环境卫生,共建“天蓝、地绿、水清、气净”的良好农村生态环境。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是解决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群众化的一种有效探索,通过群众点单、组织派单、志愿服务队伍接单的方式,推动志愿服务和群众需求相结合,让志愿服务深入人心。

  点滴细节之间,有一种力量在生长。这力量,来自于这片土地日渐深厚的文明气质,不管是有名的老志愿者,还是无名的新志愿者,在赤水掀起了一股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时代新风。他们,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将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文明之花在新时代尽情绽放。

  新时代文明实践先行者

  肖义武、杨昌芹、张明熙、李培源……在赤水,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志愿者。正是他们,提升着赤水的精气神,影响着赤水的言行貌,一种有关“我志愿、我奉献、我快乐”的精神,让这座城市更加温暖动人。

肖义老爷爷给孩子们讲解红色故事

  在贵州省赤水市元厚镇桂圆林村“四渡赤水”战役一渡渡口,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给几个一脸认真的孩子讲解着这里曾经发生的红色故事。老人名叫肖义武,自幼在河畔长大,对赤水河的脾性和两岸大事小情十分清楚。1985年,肖义武被聘为市第七中学校外辅导员,从每年清明带领孩子们祭扫红军烈士墓讲解“四渡赤水”的故事。34年来,寒来暑往,从青丝到白发,就算饱受病痛折磨,肖义武也从未缺席,累计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义务讲解红色故事300余场次。

杨昌芹正在制作竹编工艺品

  杨昌芹是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级“非遗”赤水竹编传承人、赤水市牵手竹艺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从事竹编工艺虽只有11年,但却凭着一股执着与喜爱,从一个学徒成长为一名竹编工艺精湛的高手,在家乡大同镇带动了40多名乡亲脱贫致富,累计免费培训竹编学员1000余人次,让竹编工艺走进了大众的视野。

旺隆镇红花村村民忙着丰收

  旺隆镇红花村原党支部书记张明熙,于1984年起开始探索种植石斛,自己种植成功后不忘乡亲,毫无保留地将种植技术传授给身边群众,并义务帮助群众找种苗、找销路,为旺隆镇石斛产业的发展壮大作出了贡献。如今,87岁高龄的他还在发挥着余热,免费为群众提供技术支持,被誉为“致富领头雁”。

  一个人的偶然举动或许是个概率事件,但若一个群体文明素质普遍提升,则得益于这片沃土的滋养。而这,仅仅是赤水市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志愿服务为载体,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一个缩影。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过程中,赤水人边思考边探索、边实践边总结,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突出本地特色,统筹各方资源,结合群众美好生活需求,把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点办到群众家门口,让文明新风吹进群众心坎里,构建起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体系。

  1. 上一篇:毛泽东同志诞辰125周年 《伟大的转折》剧组...
  2. 下一篇:研学旅行——开创校外教育新模式
责任编辑:张一青
相关报道

网站群

地方文明网站 遵义市文明网站友情链接
 
遵义文明网中文域名 | 关于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 联盟网站 | 文明邮箱 | 旧版回顾
联系地址: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新蒲镇府前路建投大厦 咨询电话:0851-28641133 邮编:563000
Copyright©遵义文明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中国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