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焦点图文
千年梦圆 新程再启——遵义脱贫攻坚实现历史性全胜掠影
时间:2022-04-18     来源:遵义日报    

  这是一首连战连捷的壮歌——

  8个贫困县摘帽、871个贫困村出列、92.22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近20万人搬出大山,过上幸福新生活。

赤水市(资料图片)

  赤水市在全省66个贫困县中率先脱贫摘帽,正安县在全省16个深度贫困县中率先脱贫摘帽并实现全员脱贫,遵义市在全省率先实现整市全员脱贫,创造了在贵州脱贫攻坚战场具有重大意义的“三个第一”的优异成绩。

  四月,记者深入田间地头,跟随干部群众的脚步,再次感受黔北大地绿野新的盛景!

  (一)

  富有特色的黔北民居一字排开,创业街内人声鼎沸,就业车间里身影忙碌。穿行于小区楼栋间,三三两两的人群或围坐拉家常,或在一起娱乐健身……

  这里是正安县瑞濠街道办事处,全省首个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成立的街道办事处,全市规模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居住着来自正安20个乡镇的1.7万余名易地扶贫搬迁群众。

瑞濠街道移民新村 (胡志刚 摄)

  还记得2018年到此采访时,安置点建设尚未完工。时任正安县移民服务中心主任的吴太玺,向记者详细介绍安置点的情况。

  “安置点占地400多亩,正安县委、县政府明确把全县最好的优质资源配置进来,为易地搬迁群众提供好的住所。”吴太玺的一番话令人印象深刻。

  毗邻吉他工业园区,就业车间建在安置点,小区内设有卫生院、菜市场,幼儿园、小学、中学一应俱全,是正安全县城最漂亮、设施最完备的社区……

  当时的规划,如今在这里一一实现。

  然而,搬迁入住只是第一步,后续扶持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些都考验着基层干部。

  这一次见到吴太玺,他已是瑞濠街道党工委书记,正忙着安排下午开会事宜。身份虽有变,但不变的是一颗为搬迁群众服务的心。趁着中午休息的空档,他与记者聊起了这一路的心得与体会。

  刚搬迁入住时,群众顾虑多,种了大半辈子地,现在担心找不到生计,也为不能适应城市生活而发愁……

  碰到难处,大家第一个想到的是找吴太玺。

  最忙的时候,吴太玺一晚上要接十几个群众电话,手机成“物业热线”“就业中介”。为了能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尽快帮助群众解决难题,吴太玺休息都在办公室。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让搬迁群众稳得住的关键。围绕就业增收,吴太玺千方百计帮搬迁群众联系工作,吉他厂、物管公司、拖把厂、首饰厂……在吴太玺的手机里,存着上百个企业负责人的电话。目前,瑞濠街道搬迁群众户均就业2.2人。

  “群众从山里搬出来后,历经搬迁入住过渡期、粗放型就业稳定期,目前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期。”吴太玺说。

  何为高质量发展期?就是提技能增收入,让搬迁群众实现从就业向择业的转变;就是重治理强服务,推进社区精细化管理。

  在快退休的年纪,吴太玺坚决服从组织安排,继续肩挑重任。“只要组织需要、群众需要,我就会一直干下去。”吴太玺说。

  (二)

  眼下,正是果树管理的时节。在凤冈县蜂岩镇小河村的一片果林里,一些老人头戴草帽,正在忙着除草、抹病芽、追肥。

  这片果园的主人是刘顺风,昔日建档立卡贫困户,今朝创业致富带头人。

  “趁着好天气,要赶快拉枝、修剪,这样果树才会长得好、结果多。”看着挂满枝头的果实,刘顺风心里别提有多高兴。

  山上忙着管理近100亩的蜂糖李,山下忙着土地翻耕、起垄,为玉米移栽做准备……春节过后,刘顺风就没闲下来过。

  多年前,刘顺风的丈夫因病去世,除了留下3个年幼的孩子,还有因治病欠下的债务。

  2014年,刘顺风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刘顺风学技术、强技能,种烤烟、种辣椒,2016年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如今,她的大女儿和二女儿大学毕业,有了稳定的工作。小儿子正在上大学。“如果不是党的好政策,我的3个孩子早就辍学了。”刘顺风说。脱贫不忘乡邻,如今,她想尽己之力,回报乡亲。

凤冈县蜂岩镇小河村特色水果引客来(来源:凤鸣高冈)

  小河村地处偏远、产业结构单一,以种植传统农作物为主,村民收入不高。不少年轻人外出务工,老人和孩子留守在家。劳动力的流失,也导致一些土地撂荒。

  2019年9月,刘顺风与村民宋邦文、李天茂等成立了凤冈县绿林盟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群众种植辣椒和精品水果。

  2020年,合作社发展种植辣椒600余亩,涉及椒农140余户;2021年,合作社建立1个辣椒加工厂,年加工糟辣椒7万余斤;今年,合作社发展种植精品水果700余亩……几年下来,合作社的规模越来越大,刘顺风也越来越忙。

  “今后,我会把主要精力放在精品水果上。”刘顺风告诉记者,精品水果前景广、利润高,就拿蜂糖李来说,去年卖到了一斤80多元的价格,还供不应求。

  (三)

  往年每到水稻育苗时,余庆县敖溪镇官仓村种粮大户毛远良最担心的就是天气。家里种的120亩水稻,过去育苗要10多天的时间,一旦下雨,就耽误农事了。

  今年有了钵体育秧机,就再也不用为天气发愁了。

  2015年,毛远良母亲因病去世,父亲在家无人照顾,在外打工15年的他回乡创业。可回乡干什么?起初,毛远良并没有清晰的思路。

  官仓村因地势平整,土壤肥沃,光热条件理想,是余庆县水稻种植的优势产区。

  然而,曾经的官仓,因靠天吃饭,种植的水稻品种杂乱,且缺乏品牌意识,先天优势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大米卖不出好价格,村民发展热情不高,大家种植水稻是为自给自足,毛远良家也不例外。

  种植水稻是一个繁重的体力活,为减轻父亲种植水稻的辛苦,毛远良买了一台小型水稻收割机。第一年,除了收割自家的几亩水稻,还帮邻里收割。靠收取一定的服务费,毛远良当年就把买机器的3万元赚了回来。

余庆县敖溪镇官仓村有机稻收割(来源:今日余庆)

  尝到农业机械化带来的甜头后,毛远良决定在家发展水稻种植。

  2016年,毛远良流转了120亩土地,并带动周边100余户群众种植水稻。但如果走传统路子,种出的好大米,还是卖不出好价钱。

  在外摸爬滚打多年,让毛远良的眼光更长远,他决定选用优良品种,按照绿色农业种植理念,施用有机肥,以稻鸭共育、稻鱼共生的方式防虫害,走大米高端市场。

  大米品质虽好,但如果没有品牌的助力,也卖不出好价钱。于是,毛远良和湄潭茅贡米公司签订产销协议,以一斤水稻3元多的价格,实行订单种植。

  大树底下好乘凉,但总是在大树的庇护下,企业也难做大做强。

  意识到这一点,2020年,毛远良决定脱离茅贡米公司,创立自己的大米品牌:食谷轩。

  凭借良好的口碑和线上线下同步发力,毛远良种植的优质大米畅销北京、上海、江苏、四川等市场,卖到了平均16.8元一斤的好价格,亩产值可达6000多元。

  传统农业旧貌换新颜,水稻田里走出致富路。这几年,毛远良修了两层高的小楼,还买了新车,添了各类农业机具10余台,实现从育苗到收割全程机械化生产。

  农业生产不能急功近利,毛远良告诉记者,他相信今后高端优质米的市场会越来越好,他种稻的信心更足了。

  “移民书记”的坚守,脱贫群众的奋斗,返乡青年的“稻梦”,勾勒出时下一幅生态宜居、业兴民富的新图景。这是脱贫攻坚实现历史性全胜的生动缩影,这也是乡村振兴的希望所在!

编辑:袁丹

二审:张辉

终审:张志立

  1. 上一篇:湄潭:从“四在农家”到“三美”共进
  2. 下一篇: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责任编辑:袁 丹
相关报道

网站群

地方文明网站 遵义市文明网站友情链接
 
遵义文明网中文域名 | 关于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 联盟网站 | 文明邮箱 | 旧版回顾
联系地址: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新蒲镇府前路建投大厦 咨询电话:0851-28641133 邮编:563000
Copyright©遵义文明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中国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