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黔北聚焦
遵义市教育局“五有五进”推动民族学校教育加快发展
时间:2017-05-25     来源:遵义文明网    

  一、“五有”奠定民族教育坚实基础。  

  一是民族教育有设施。投入各级各类专项资金200余万元,积极完善各民族学校广场、民族文化功能教室、民族文化走廊等基础设施,同时购置添加了民族乐器、民族服装等教学设备;

  二是民族教育有名师。高度重视民族教师队伍建设,全市现有民族教育兼任教师1000余人,专职民族名师1名,2名民族教育名师参加“双百工程”培养,9名民族学校校长参加民族教育培训班学习,拥有双语教师27人,多名民族教育教师成长为地方骨干教师;

  三是民族教育有教材。各民族学校积极开发民族教育地方教材近10种,如道真县民族中学开发的《神奇的道真,美丽的家园》、《仡山饮食,飘香万里》,道真县民族小学编制校本教材《竹王故里.傩戏王国》,正安县市坪民族乡小心小学开发的《苗乡仡寨情》,务川民族寄宿制中学开发的《仡佬族仡佬族传统体育篾鸡蛋》《仡佬文化简读本》等;

  四是民族学校有示范。认真实施民族学校办学能力提升“双百”工程等,开展省级民族特色示范校、省(市)级民族团结示范校评选,目前,全市省级民族特色示范校2所,省级民族团结示范校3所,市级民族团结示范校4所,32所民族学校全部获批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项目学校。

  五是民族活动有品牌。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艺术活动,如道真民族中学已成功举办五届民族体育运动会和七届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节,推出《竹绣球》《哭嫁》《打篾鸡蛋》等民族节目;务川县开展“红色遵义·和合仡佬·多彩校园”系列特色活动,使仡佬人的“三幺台”、务川麻饼、“高脚竹竿舞”“踹鸡”等大批民族传统得以传承和保护,已成为遵义民族教育品牌;道真县民族中学民族舞《桔梗谣》和《牡丹亭》获省级奖励,《仡山月亮情》和《水姑娘》获得贵州省电视台的现场演出邀请;道真县民族小学舞蹈节目《仡山月亮情》入围中国社区志愿服务网网络春晚候选节目展播。

  二、“五进”促进民族校园大和谐。

  一是民族文艺进校园。各民族学校把民族文艺进校园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如务川县浞水中学的“沧浪文化”、 桐梓县马鬃乡中学的“红苗文化”、道真民族中学的苗族歌舞《醉苗乡》《银项圈》、务川中学的交响乐乐合奏《仡山披彩迎宾客》和务川特殊教育学校创作的舞蹈《丹砂魂》、务川城关中学器乐类唢呐《正月十五闹雪灯》等节目,使我市民族民间文学通过进校园活动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展。

  二是民族体育进校园。依托各地民族学校举办民族运动会,推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校园,如务川县的高台舞狮、“篾鸡蛋”“高脚竹竿舞”“踹鸡”“推屎耙”等比赛项目;道真民族中学推出了大象拔河、打鸡公架、翻羊拐拐等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务川县民族寄宿制中学推出打篾鸡蛋、抢笆、高脚竞速、押加、板鞋等比赛项目,该校还被列为省级民族教育项目学校。

  三是民间艺人进校园。各民族中小学主动邀请当地民间艺人进校园表演,聘请当地知名艺人为兼职教师,大力推动民间艺人进校园活动。如,仁怀市后山民族中学、桐梓县马鬃乡小学、湄潭茅坪中小学等聘请近10名民族艺人进校开展双语教学,开设民族特色课程。目前,全市有24个学校开设民族文化课程。

  四是民族政策进校园。认真落实少数民族教育照顾政策,制定《遵义市中考政策照顾考生资格审查实施办法》等文件,对符合条件的中考学生享受少数民族政策10分加分,高考学生享受少数民族政策20分加分,使更多少数民族学生走出大山,走进高等学府,如2015年高考中,务川中学的刘洋同学以674分的好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同时,积极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教学质量提升,通过省教育厅组织的对口支援“校长提高计划”,选派务川中学校长到中央民族大学培训;支持务川中学、道真中学、务川县民族寄宿制中学升报贵州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务川县民族寄宿制中学正在申报过程中),促进民族地区教育的提档升级。

  五是民族团结进校园。把加强民族平等与团结,反对地方民族主义和大民族主义,反对民族分裂作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将《民族团结教育读本》列为地方教材,把民族团结内容作为全市中、小学必修内容,通过课堂教育、主题班会、专题讲座等,大力推动民族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增进民族感情,增强民族团结意识,维护民族团结与促进社会和谐。

   (罗来帅)

  1. 上一篇:汇川:“三个坚持”举措助推创文显成效
  2. 下一篇:红花岗:打造宣讲主力军 汇聚道德正能量
责任编辑:张一青
相关报道

网站群

地方文明网站 遵义市文明网站友情链接
 
遵义文明网中文域名 | 关于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 联盟网站 | 文明邮箱 | 旧版回顾
联系地址: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新蒲镇府前路建投大厦 咨询电话:0851-28641133 邮编:563000
Copyright©遵义文明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中国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