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黔北聚焦
二十载,岁月如歌
时间:2017-12-18     来源:遵义日报    

                                    ——写在遵义撤地设市20周年

  岁月无声,但又在诚实地记录一切,譬如一个城市的成长。

  1997年,“遵义地区”成为历史上的一页翻了过去,取而代之的则是一个新的名字——遵义市。20年后,遵义没有辜负人民的期待,这座“三不沿”的西部内陆山区城市,这座传承了红色基因的转折之城,转型发展的脚步之快是如此令人惊叹。

  她摘下过去偏远、贫穷、落后的标签,经济总量跻身西部非省会城市前五位,地区生产总值由1997年的153.78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2770亿元(预计数),年均增长12.4%;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开启了“双机场”模式,又即将迎来高铁时代……立体交通网络体系日益完善,不断颠覆人们对遵义交通发展滞后的传统认知;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工业总量跃居全省第一,大数据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从无到有,2016年实现手机产量居全国第四、全省第一。

  20年来,市委不断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民主政治建设取得瞩目成绩。2015年10月1日,遵义正式行使地方立法权,先后制定《遵义市地方立法条例》《遵义市市辖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和《遵义市海龙屯保护条例》。遵义连续三次荣获“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城市”称号,国家级、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人民福祉。20年来,遵义人最直观的感受是“钱袋子”越来越鼓了,腰杆挺直了,生活越过越有味儿了。

  1997年,我市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53%,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67%,到2016年底,二者分别降低到33%、32%。根据国际标准,恩格尔系数在30-40%为相对富裕。我市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的变化,反映出居民生活由温饱型生活向以发展和享受为标志的富裕生活转变。

  2017年全市各项存款余额预计将达4712.4亿元,是1997年的43.3倍;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9380元,是1997年的6.5倍;预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039元,是1997年的7.1倍。

  衣食无忧的遵义人,开始将注意力放在提升生活品质上。20年前,全市每百人中电话普及率还不到2部,如今,我市移动电话用户已接近600万户。截至2016年,每百户城市居民拥有的汽车达到26辆,山区农民群众也纷纷买上了小轿车。

  “好看”的GDP与真实的幸福感,二者缺一不可。

  真实的幸福感是平安。遵义人民生活在一个连续6届24年荣获“全国综治优秀市”、4次蝉联“长安杯”的城市,一个自2014年以来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名列全省前列的城市,一个连续三年进入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公布的“中国30个最安全城市”前12位的城市。

  真实的幸福感是健康。据遵义市卫计委统计显示,2017年遵义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3.4岁。20年来,我市医疗事业取得的发展和进步有目共睹——全市不断深化推进医疗体制改革,基本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助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逐步建立健全,遵义人民病有所医了。

  真实的幸福感是家园。广厦千万间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拔地而起。1997年,遵义城镇居民人均住宅面积仅16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宅面积18平方米左右,截至2016年底,城镇居民人均住宅面积达到42平方米左右,农村居民人均住宅面积达到44平方米左右。遵义还开工建设了数百万平方米的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最易被忽视的城市困难群体也能实现“居者有其屋,安居好乐业”。

  真实的幸福感是文化。20年来,遵义大力实施“科教兴遵”战略,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持续增加经费投入,提前完成“两基”攻坚目标,“普九”人口覆盖率达100%,全市农村中小学全部免除学杂费,加上“两免一补”政策的落实,农村学子上学难、上学贵问题得到切实有效的解决。

  真实的幸福感是美。一个天蓝、地绿、水清、气净的城市,才能给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人们以美感、以诗意、以愉悦。遵义美,美在她碧绿的肌肤。截至2016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7.69%,森林蓄积量达1亿立方米,中心城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3项指标均位列全省前列,一个个湿地公园、城市游园、山体公园,正在逐步将遵义变成“公园市”,让遵义人在车水马龙的城市光景中,过着开门见山的理想生活。

  遵义美,美在她滚烫的红色灵魂。历史中的遵义,娄山关大捷扬士气,四渡赤水出奇兵,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迎来了历史转折。自那时起,这座城市日新月异,但遵义人从未将这份红色情怀忘却。2015年6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遵义时指出,要运用好遵义会议历史经验,让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遵义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以遵义会议纪念馆、四渡赤水纪念馆、娄山关等为核心的红色纪念体系,不仅洗礼了一代代红色传人,还吸引着全国各地学者、游人的朝圣。遵义文化旅游持续“井喷”,仅今年前三季度接待游客同比增长30%。

  在相继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称号后,遵义又成为“全国文明城市”,再度令世人刮目相看。十年创文路,遵义从未停下奋进的脚步,文明之风从城市吹到乡村,从校园吹到家庭,从主街干道吹到背街小巷。

  遵义城市美,农村更具万种风情。集“小青瓦、坡屋顶、转角楼、三合院、雕花窗、白粉墙、穿斗枋”七要素为一体的黔北民居,不仅点缀着遵义乡村的桃红柳绿、千里莺啼,还走进了全国人民的视线——这便是遵义自2001年起开展“四在农家”创建活动的内容之一,后又打造“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截至今年10月,“四在农家”已覆盖全市226个乡镇1700多个村(居),受益人口占全市农民总数的90%以上。

  行行重行行,跨越赶超的脚步永远不会停下。忆往昔,革命圣地岁月如歌;看今朝,醉美遵义风华正茂!

(刘伊霜)

  1. 上一篇:遵义市公开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方案
  2. 下一篇:桐梓“小手拉大手” 助推农村环境卫生整治
责任编辑:张一青
相关报道

网站群

地方文明网站 遵义市文明网站友情链接
 
遵义文明网中文域名 | 关于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 联盟网站 | 文明邮箱 | 旧版回顾
联系地址: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新蒲镇府前路建投大厦 咨询电话:0851-28641133 邮编:563000
Copyright©遵义文明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中国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