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黔北聚焦
守望初心 守护乡邻
时间:2018-04-10     来源:湄潭县文明办    

  3月11日晚,中央电视台《2017寻找最美医生》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播出,一个七旬老人走进了全国人民的视野,他名叫雍元书。这天,他作为贵州省5名候选人中唯一一个来自偏远山区的乡村医生,获得了“最美医生”表彰,这结果是他自己从没想到的。

  雍元书何许人?——他并非业界名医,亦非顶尖专家,只是湄潭县复兴镇湄江湖村卫生室一名普通村医。

  他做了什么?——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漫长岁月中,背着出诊箱和体重秤,翻山越岭,用双脚丈量湄江湖村的每一寸土地,从青丝到白头,只为做好一件事——守护大山里3000余名村民的生命健康。

  在雍元书看来,自己仅仅是一个尽职尽责的无名小卒,救死扶伤、医者仁心,是每一个医生都应该做的。更何况,他还是一名党龄超过50年的老党员,为人民服务,是永远不变的承诺。

  走近雍元书,也就走进了中国乡村医生满载辛酸与欢笑的历史。

  村民:他是我们心目中的“神医”

  4月6日,记者来到湄江湖村卫生室时,雍元书正在为两位从湄潭县抄乐镇慕名而来的患者诊脉。虽是清明小长假,但从医五十年来,作为村子里唯一的村医,雍元书几乎没有“假期”的概念。他耐心地倾听患者诉说病况,又笑眯眯地回答患者出于好奇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拿完药已是中午,得知患者因为清早赶来看病没吃早饭,他挽留说:“不吃早饭怎么行,我给你们煮碗面。”

  刚送走抄乐的患者,71岁的村民田景贤又来问诊。“不好意思雍医生,今天身上没带钱。”“没带钱,也要吃药。”雍元书一边慢条斯理地回答着,一边将开好的药包递给田景贤。田景贤对记者说:“雍医生从来都是这样,不管病人有没有钱,都会先治病,还总是帮身上没钱的村民垫药费。讲实话,在我们老百姓心目中,雍医生就是‘神医’呢!”

  提起30多年前的那段往事,田景贤至今仍感动不已。那是一个冬天,田景贤因身体不适被误诊,导致整个左臂肌肉组织坏死,痛肿难忍的她四处求诊,均被告知只能从肘部以下实施截肢手术。她哭着问医生:“我一个务农妇女,才三十多岁就没了手臂,以后该怎么活?”医生只能无奈地摇头。那段日子,田景贤每天以泪洗面,她听说村子里的雍医生医术高超、收费便宜,便怀着试试看的心情找到了雍元书。雍元书帮她做了检查,观察到她左手臂已经僵硬且发黑,惊讶地询问原因。田景贤担心雍元书会责怪自己一开始没在他这里医病,治不好了才找他,便支支吾吾称是摔伤的。雍元书根据多年的从医经验判断这不是摔伤,他反而宽慰她:“别有顾虑,你说实话我才能对症下药。”田景贤这才低声说出实情,并流泪恳求雍元书救救她的手臂。雍元书脸上并没有一丝责怪,他低头深思半晌,说:“别着急,我给你想办法。”

雍元书在出诊途中

  其实,当时雍元书自己也不知道该如何治疗,最后,他提着一只自家的鸡来到湄潭县城,向医学老师请教。回到湄江湖村后,他结合老师的建议,查阅了许多医学书籍,确定药方后,独自一人背上背篓,满山遍坡地寻找草药。当时正值寒冬腊月,湿浸浸的冬风呼呼地吹在他脸上,雍元书在找草药的过程中几度滑倒在山间野道上。当满身泥泞的雍元书将草药递给田景贤时,她几乎感动得哭出声来。为了治好田景贤的病,雍元书上山挖了整整半年草药,最后奇迹终于发生了——田景贤的手臂逐渐痊愈,直至今日依然灵活自如。这件事之后,田景贤一家对雍元书非常感激和信赖,一家人长期在雍元书这里看病。

  田景贤告诉记者:“在我们那个组,八九十岁的老人都有七八个,大家都讲,我们能这么长寿都靠雍医生。”

  不仅是田景贤,在湄江湖村,只要提起雍元书,老老少少都会尊敬地竖起大拇指,有着说不完的感激。在雍元书从医的五十年里,不管大病、小病还是在外面治不好的病,村民都会找到他,甚至许多人一家三代、四代都在雍元书这里重获了健康。

  雍元书说:“我一生最大的梦想就是给村民防好病、治好病,让全体村民都健健康康。”

  初心不变 守护三千余名村民的健康

  现在为了工作方便,雍元书直接住进了村卫生室。他的卧室与诊室仅一墙之隔,房间内安放一张木板床,简陋到连一个枕头都没有。房间四处堆满了处方笺、婴幼儿辅食营养包等物品。一个由纯木制成的出诊箱,安静地躺在一角。对雍元书而言,它是特别的——50年前,雍元书主动报名参加了两个月的医疗基础培训,培训结束后,老师将这个木制出诊箱递给了他,他兴奋无比,不停告诉自己:“今后我就是一名医生了!”从此,他背着它跋山涉水、救治村民,开始了自己的从医生涯。

  可是,每当说起从医的初衷,雍元书总会沉默片刻,因为那是他心中不愿提及的伤痛——

  雍元书从小出生在湄江湖村,这个地处狮子山、灯笼山之间的村子,闭塞偏远、交通落后,村民又多散居于两座山头,出行总要翻山越岭。雍元书小时候体弱多病,由于村里没有医生,只能由父母背着他徒步走到邻镇去看病,行走两三个小时才能找到医生。常有村里的孩子因病情恶化,在看病途中就离开人世。真正让他下决心从医的一件事,也是他一生的伤痛:由于当时医疗条件落后,他眼睁睁看着弟弟妹妹幼小的生命被中暑、麻疹这类疾病夺走。

  带着这份无法释怀的悲痛,雍元书立志成为一名医生,救死扶伤,守护村民的健康,不让曾发生在弟弟妹妹身上的悲剧,再次发生在别的村民身上。

  1968年,20岁的雍元书成为一名卫生员,开始为村里的群众治病。他对工作充满激情,常常三五个月不回家。那时,他经常跟着老师到山上采药,有时候采药的地点远至绥阳、正安,一去就是十几天。两年后,他当起了赤脚医生,用一根针(针灸)、一把草为村民防病、治病。

  雍元书明白,自己的医疗技术和村里的医疗条件是非常有限的,他能做的,就是不让村民的小病拖成大病。“上世纪70年代,我们医的基本上是麻疹、发烧、支气管炎这类小病,在今天来看非常容易治好,但是由于当时村里医疗条件落后、村民得不到及时治疗,这些小病竟可以轻易夺走群众的生命。”雍元书痛心地说。

雍元书为病人就诊

  所以,在从医的半个世纪里,他总是白天独自一人扛着体重秤、背着出诊箱翻山越岭,救治患者,为慢特病患者测量血压血糖,探视重疾患者,晚上在灯下把白天收集到的数据资料填写完并归档,他从没有在零点前入睡过。湄江湖村的每一条路、每一寸土地,他已记不清踏过了多少遍。   

  为了提高自己的医疗技能,1979至1985年,雍元书先后在湄潭县卫校、北京乡村医生刊授学校学习医术,多次参加上级卫生部门组织的专业技术培训,并用微薄的工资订购了大量医学类刊物。

  雍元书说:“守护村民的健康已经变成我一生的责任。”凭借扎实的医术和仁厚的医德,他得到了患者的肯定,不仅是湄江湖村,方圆15公里内的村民都闻名而来请他看病。而他只要是村民有需求,不管是在深夜还是在就餐时,他都会以最快速度赶到病患家中。由于山高路险,雍元书常常跌得满身是泥,他又爬起来继续走,有时候还需要划船渡河,惊险连连。

  29年前的一个上午,一个船夫敲响了他的门,告知他邻镇的产妇王明会和刚出生三天的婴儿持续高烧,情况危急,但要赶到产妇家中,翻山越岭需要两个多小时,划船能够节省一大半时间。雍元书看了看狭小的简易木船,无法抛弃医者的仁心和救死扶伤的本能,毅然坐上了小船。这是一段惊心动魄的路程,在湄江湖心的两个拐弯点,由于重力失衡,船猛烈晃荡,只差一点就翻进了湖里,雍元书紧紧抱着出诊箱,努力维持身体平衡。当他赶到患者家中时,产妇和婴儿高烧均达40度以上,家人恳切地看着他。雍元书立即采取紧急医疗措施,挂盐水、打退烧药……直到下午,产妇和患儿体温恢复正常后,雍元书才返回卫生室。

  今年3月,当雍元书与王明会重逢时,王明会紧紧握住他的手,连声感谢:“你是我的救命恩人啊!”“孩子呢,还好吗?”“在外面工作,已经29岁了。”“好,好……”雍元书乐呵呵地说。

  “我会一直干到再也干不动为止”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雍元书有四次进入编制、调离湄江湖村的机会,但是他最终没有放弃湄江湖村,并选择留在这一方土地上继续守护村民的健康。做出这样的决定,他竟然不曾犹豫和纠结,甚至没有同妻子商量,直到今天,妻子都压根不知道他曾有几次机会调入上级医疗部门。

  “我不能给她说,免得被唠叨半天。”雍元书有些俏皮地笑了。笑的时候,他又觉得很心酸。是呀,这几十年来,他忙于治病救人,从来没有时间照顾父母妻儿;他微薄的工资连养活自己都成困难,要靠妻子一个人种地务农维持生计;他的父亲病逝前卧床三个月,作为医生的他,却不能守护在父亲身边哪怕一天;他几乎没有好好地吃过一顿完整的饭,几乎没有安稳地睡过一次觉。“这辈子嫁给你,你没帮我做一点儿事,我还要给你做饭洗衣。”妻子曾低声埋怨,可是嘴上唠叨完了,依然用无声的行动支持着他。雍元书眼中含泪,仰面叹息:“这辈子我对得起我的病人,最对不起的就是我的家人。”

  乡村医生的工作风险性大,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酿成医疗事故,砸了饭碗。雍元书说:“我做村医以来,不敢有半点疏忽,每一个人、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细微的变化,诊断、用药、疗效、病情跟踪,我都会仔细看、听、想,我的每一根神经都绷得紧紧的,生怕出一点点漏洞。”

  不仅风险大,乡村医生收入很低,甚至没有养老保障。尽管如此,原本经济已经很困难的雍元书,还经常为没钱的村民垫付药费,以至于村民们在雍元书这里赊账成了习惯,绝大部分村民会记得补上。常常有一些过路的病人请雍元书看病,“有时候药费就几块钱,我干脆‘顺水推舟’,直接不收钱。”

  雍元书认为,村医必须把乡亲们的事放在心上,做到有求必应,不管是咨询、要中药偏方还是了解政策,只要村民登门,就是对医生的信任。“还要收费合理、疗效明显,尽量让病人少花钱又能治好病。”这是他多年以来的从医宗旨,所以直至今日,哪怕因为上央视成了“名人”,慕名而来的患者多了,他依然笑容可掬、和蔼可亲地出诊,并且绝不因名气大了就坐地起价。前几日,一位来自正安县的村民找雍元书看病,说口腔流脓、疼痛难忍,在一家医院住院数日不见好转。雍元书检查后,发现就是口腔溃疡,给患者拿了药。“4块钱。”雍元书说道。患者愣住了:“4块?医生,我拿40块给你。”雍元书不解地问:“为什么?”患者说:“我愿意给你。”雍元书笑了,回答道:“你就是拿5块我都不会多收1块。”患者感动得连连道谢。

雍元书为病人就诊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雍元书对记者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获得‘最美村医’称号以后,意味着更多的压力和责任。”

  雍元书的孩子曾多次劝他不要继续干下去了,毕竟他已到古稀之年,明明是该享清福的年纪,却要每天背着出诊箱和体重秤翻山越岭。但雍元书并不听劝,依然不离不弃奋战在基层医疗战线上。

  长达半个世纪的守护,雍元书早已对这片土地和村民产生了说不清、道不明的牵绊。“雍医生,如果有一天你不做村医了,我们可怎么办?”这是很多村民对他说过的话。正是这么多善良朴实的患者的信赖,令他无法离开这个岗位。“乡亲们这么信任我,我要继续为湄江湖全体村民服务,让他们看病时放心、安心。”

  农村基层缺医少药,雍元书把每一个村民的健康状况都装在心中。他说,这样才可能快速准确地为乡亲们治病。

  镇卫生院院长郑显琴说,“在我们镇的村医队伍中,雍医生是年纪最大的一个,但论对工作负责的态度,他却是数一数二的。村里每名患者的情况,他都能讲得清清楚楚。”

  “你这么拼,到底图什么?”许多人这样问过他。他却始终只有一句话:“如果我离开了,湄江湖村的村民看病还会和以前一样困难。”他不是不想安度晚年,是不能。

  雍元书叹了一口气,说:“我知道我已经这个年纪了,早晚有一天干不动。我曾劝许多年轻人从医,接我的班。但他们却说,这活儿既辛苦,生活没保障,还不如进厂当工人。”想到这个问题,雍元书就感到无奈和孤独,他最担心的是,多年以后,“乡村医生”会后继无人。

  村卫生室的药架上,一块患者赠与的“天地仁心”牌匾,被雍元书小心放置在顶端,一尘不染,如同他洁净的初心。(刘伊霜)

  1. 上一篇:遵义:山水相望风光好 红城绿地最相宜
  2. 下一篇:最美医生 天地仁心
责任编辑:张一青
相关报道

网站群

地方文明网站 遵义市文明网站友情链接
 
遵义文明网中文域名 | 关于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 联盟网站 | 文明邮箱 | 旧版回顾
联系地址: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新蒲镇府前路建投大厦 咨询电话:0851-28641133 邮编:563000
Copyright©遵义文明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中国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