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明城市
遵义:凝聚新市民 逐梦新生活
时间:2021-03-02     来源:遵义网    

习水县东风湖社区开展“希望工程·陪伴行动—益童乐园”剪纸传承活动

共青团务川自治县委组织志愿者到敬贤社区开展以“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 大力弘扬宪法精神”为主题的宪法宣传活动

新蒲新区新中街道办事处松源社区干部为搬迁儿童送教上门

市妇联在新蒲新区松源安置点开展“女童保护”公益讲座

市总工会组织文艺工作者到凤冈县凤翔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进行慰问演出

  自2020年4月“新市民·追梦桥”工程实施以来,我市各级工青妇组织紧紧围绕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以搭“五桥”建“五家”为依托,从早谋划、建体系、强引领、抓落实等方面全力服务搬迁群众,全力搭建党心连接民心、农民变成市民、全面建成小康的追梦筑梦桥梁,不断提升安置点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促搬迁群众加快融入“新生活”,成为“新市民”,有效推进搬迁群众实现从“搬得出”向“稳得住、能致富”的转变。

  搭建群众思想引领“感恩桥”,创建奋进之家。全市各级工青妇组织坚持把党的方针政策宣传放在首位,围绕加强政策理论宣传,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树立新市民新风尚等文化教育活动。

  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立“新时代工人(职工)讲习所”,开展工匠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及“道德讲堂”“劳动模范上讲堂”等活动,举办新时代职工大学堂,开展“感恩奋进·走在前列”党的十九大精神进社区等主题宣讲活动,并举办“市民素质提升讲座”。

  开展青年讲师团进安置社区活动。线上发动安置社区青少年积极参与“青年大学习”主题团课学习,线下组织青年志愿者、青年讲师团讲师走进安置社区,在125个安置点开展以政策理论和先进典型的宣讲活动,覆盖群众2.3万余人次,在全市选取10个安置社区打造“新市民·追梦书屋”,开展“每月之星”安置区青少年典型评选活动,开展“红色传统教育永流传”长征精神主题活动、“忆过去、思变化”女性恳谈会、“助力疫情防控‘救’在身边”无偿献血等活动,引导安置点妇女群众学习红色文化,促进搬迁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共话感恩新篇章。

  充分发挥新时代学习大讲堂、巾帼讲习所等平台作用,结合“百千万巾帼大宣讲活动”,深入开展“巾帼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主题宣传教育、妇女先进典型事迹进基层等活动。共开展宣讲280余场,25000余名妇女群众参与。在安置点引导妇女群众带头革新生活旧习、树立文明新风,组建文艺宣传队、文明宣传队,组织广场舞活动,开展卫生环境整治。共开展活动380余次,24000余名妇女参与。

  搭建创业就业“致富桥”,创建幸福之家。加强技能培训,开展“农民工技能”“工匠培育”“新市民·追梦桥”家政女——育婴员培训等各类实用技能培训;进一步深化拓展53所脱贫攻坚夜校功能,延伸办学手臂,创新开展红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文化艺术教育、健康成长教育等课外素质拓展项目;深入持续开展妇女“持家、发展、家教”三项能力培训,在安置点开展三项能力提升培训270余次、“三女培育”280余次。

  搭建就业平台,在安置点利用工会云APP、“服务困难职工·助力脱贫攻坚”等现场招聘活动,促进安置点农民工600余人就业;开通“沪遵”劳务直通车,有序组织搬迁户劳动力外出就业,积极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进安置点,吸纳搬迁群众在社区扶贫企业、扶贫车间就业、在家就业;大力争取巾帼企业发展政策措施,帮扶妇女群众发展产业。

  帮助支持创业,通过对安置点创业人员需求进行调查摸底,帮助安置点农民工返乡创业,落实“雁归圆梦”惠工贷贴息补助72万元;为安置点创业青年争取到“青扶贷”创业资金贷款41笔,累计1908.9万元;帮助安置点妇女协调创业小额贴息贷款,共计105万元;在具备条件的安置区建设一批新时代春晖社,培育一批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达到资源整合与信息共享,推动当地产业发展。

  搭建群众排忧解难“连心桥”,创建温暖之家。开展生活救助,工青妇定期走访困难家庭,开展帮扶活动,完善困难职工帮扶平台,对安置点困难职工会员实施“一对一”帮扶,联合相关部门筹集帮扶解困基金,在会员家庭婚丧嫁娶时由工会上门慰问,在会员因病、因灾等原因造成家庭困难时启动资金给予帮扶。

  开展助学圆梦行动。2020年,工会统筹“金秋助学”资金50余万元,帮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子女就学100余人;在服务中心建立安置点困难群众子女就学台账,以新考入、在读大学生为重点,做好跟踪服务,帮助其子女顺利完成学业。团市委通过“中国茅台·国之栋梁”“习酒·我的大学”“圆梦大学·爱心接力计划”“新市民·追梦桥——茅台王子·明亮少年”自强奖学金等助学项目,帮助276名安置点青少年圆梦大学。

  开展温暖爱心活动。建立安置点爱心托管班和母婴温馨小屋,开展爱心陪伴、亲子阅读、暑期兴趣班等活动;深入安置点开展话祝福、送春联、“三八”“六一”等系列送温暖慰问活动;在“六一”期间,为720余名安置点儿童,送去价值8万元的慰问品;举办遵义市“新市民·追梦桥”工程助学陪伴行动暨“向上向善”2020年暑期公益培训班;在安置点创建省级儿童之家“三个一”工程儿童之家2个,送去儿童爱心图书9万册;实施“蓝天至爱——贫困高中生助学”项目,共为300名品学兼优的农村贫困高中生发放助学金30万元;实施“爱为她”女性健康扶贫公益保险项目,为104名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妇女免费办理健康保险。

  搭建“平安桥”,创建和谐之家。大力开展普法宣传。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法治宣传与“七五”普法宣传有机结合,开展服务中心送法上门活动,并组织法律援助律师到安置点讲解法律知识;在安置点推动建立劳动争议调解机制,为维护安置点职工合法权益,解决安置点职工在外出务工,就近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劳动纠纷问题。

  建立劳动争议调解机制。工会组织在县级安置点设立了劳动争议调解室,安排法律援助律师定期到安置点开展相关法律咨询业务。利用工会“12351”和妇联“12338”维权热线,畅通安置点权益侵害诉求渠道,共帮助解决农民工代理仲裁和诉讼案件19起,协调处理追发工资309.3万元。

  畅通婚姻家庭纠纷调解渠道。积极发挥巾帼维权调解队作用,开展婚姻家庭纠纷预防化解和“平安家庭”创建,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助推平安遵义建设。在安置点100%建立婚姻家庭调解委员会,调解婚姻家庭矛盾纠纷500余起,提供法律援助171次。

  开展心理健康活动。大力开展心理医生、心理志愿者进安置点活动,在各安置区开展“为了明天·青春心悦益起来”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为青少年提供心理辅导;依托儿童之家、家长学校开展爱心陪伴、亲子阅读、暑期兴趣班等活动,开展“爱心妈妈”1334人次,亲情陪伴1961人次。

  搭建市民意识培养“融合桥”,创建文明之家。完善基础硬件设施。投入专项资金250余万元在服务中心开展职工之家、青年之家、妇女之家、“四点半学校”“职工书屋”等硬件建设,建成职工之家56个、申报省级模范职工之家2个,建成职工书屋28个、职工爱心超市7个,职工活动中心90余个,申报省级妇女之家17个,为安置点群众提供了活动、休闲、学习的阵地和平台。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传统节假日期间,安置点开展送春联、猜灯谜、包饺子、包粽子、“送万福·进万家”等系列温暖活动。以家庭教育“七进”活动为依托,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开展各类亲子阅读活动,以社区坝坝会、入户走访等多种形式,发放各类家庭教育宣传资料,为广大家庭树立了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传播了家庭教育知识,为广大家庭营造了和谐的家庭氛围。

  开展先进典型选树活动。开展“五好”家庭评选、寻找“最美家庭”“强家教、正家风”等活动,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激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

  截至目前,各县(市、区)分别打造1至2个市级示范点,全市共完成29个市级示范点创建;在所有创建点均实行统一阵地、统一牌子、统一标准、统一培训、统一帮扶、统一活动的“六统一”目标,有效整合工青妇资源,制定了详细的建设标准;全市225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均挂牌成立“新市民·追梦桥”服务中心;加强服务中心队伍建设,按照“党建带群建”的工作思路,在安置点建立党组织的同时,同步实现服务中心工青妇组织全覆盖。(肖文)

  1. 上一篇:新蒲新区:弘扬法治精神,推进依法治国
  2. 下一篇:务川:小书吧 大作用
责任编辑:张一青
相关报道

网站群

地方文明网站 遵义市文明网站友情链接
 
遵义文明网中文域名 | 关于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 联盟网站 | 文明邮箱 | 旧版回顾
联系地址: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新蒲镇府前路建投大厦 咨询电话:0851-28641133 邮编:563000
Copyright©遵义文明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中国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