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明村镇
凤冈县:建强组级党支部“一线堡垒” 畅通为民解难“最后一公里”
时间:2024-04-07     来源:遵义文明网、天眼新闻    

  近年来,凤冈县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中,牢固树立大抓基层、大抓支部鲜明导向,探索推行“撤弱建强”强组、“党群直议”议组、“引贤返乡”兴组、“领办服务”旺组、“结对联建”帮组“五个到组”工作法,推动资源向一线下移、组织向一线覆盖、工作向一线下延,不断优化建强组级党支部“一线堡垒”,畅通联系服务群众、为民纾困解难的“最后一公里”。

  “站长说事”帮解“民生实事”

  日前,走进凤冈县琊川镇大兴村,1000亩油菜花金黄一片,长势喜人。

  “还好去年丁书记提醒我们提前移栽油菜,不然12月份那波寒潮袭来,我们就耽误农时了。”村民倍感庆幸。

  村民口中的“丁书记”是大兴村党总支书记丁武国。

  2022年,大兴村依托“抖音+支部+志愿服务队”,搭建了“站长说事”平台,通过抖音视频和直播方式,宣传宣讲党的方针政策,传播正能量,引领群众积极参与乡村建设、产业发展。

  去年12月初,随着寒潮来临,丁武国连续三天开了三场抖音直播,讲解种植油菜新品种和尽早完成移栽的好处,村民们在线提问,他在线解答,这才使得1000亩油菜移栽工作完成得又快又好。

  大兴村还根据“网民”评论,建立民意台账,收集群众需求,组建就业扶助、农业技术等7支志愿服务队,提供志愿服务、解决实际困难。2023年以来,依托“站长说事”平台,该村共“接单”办结实事20件,群众对志愿服务活动的好评率达100%。

  大兴村的做法,是近年来凤冈县运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有效解决农村党员流动性大、教育管理效果不佳等问题的生动实践。

  目前,凤冈县已有430余名党员活跃在“云端”,进行直播授课50余场次,累计达5万余人次实现“云上”学习,接受党性熏陶、忠诚教育。

  

大兴村“站长说事”平台 

  “小积分”激发村民“大动力”

  “我负责挖机。”

  “我负责码砖。”

  “我负责清运弃石。”

  连日来,琊川镇朝阳村桥梁组村民聚集在寨门口,讨论着集体劳动的义务筹工分工问题,与几个月前的谈“公”色变截然相反。

  村民的变化得益于朝阳村“党支部+合作社”的积分制管理。

  去年6月起,凤冈县围绕农村基层治理,推动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点——琊川镇朝阳村桥梁组作为基层治理模式探索试点推行“村民积分制”,以家庭为考评单位、用积分记录村民的日常行为,用小积分激发村民大动力,促进农业农村与旅游、教育、休闲、文创等产业的协同发展,探索出一条政府推动和群众自发参与的乡村振兴道路。

  “每季度开展一次文明户档案评比,排名靠前的村民将优先享受各项政策支持,到年底村集体产业分红时,分到的奖励也更多。”李玉洪表示,此举一定程度上调动了村民参与各项事业的积极性,对文明乡风的形成大有裨益。

  桥梁组积分制管理启动以来,通过线上线下申报、审核、公示,对积分采取“日记录、周审核、月汇总、年排名”机制,公平公正公开的方式,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目前,桥梁组94%的村民已加入合作社,累计积分1万余分。通过义务筹工和“门前五包”,水有人管了、沟有人清了、路有人扫了、事有人议了,实现了“花小钱办大事,不花钱也办事”。

  “党群直议制”凝聚共识合力

  “打通垒起这条农用小土路,大伙用了不到一周时间,现在小型农机、家用三轮直接开到田土边,大家秋收稻子、种菜籽方便省力多了。”站在平坦的产业路上,琊川镇琊川社区五平组的村民李大爷感慨万千。

  之前,五平组有个山坳坳中散落着好几块耕作良田,历来是该组多户村民用来插秧种稻、轮作种烟的地块。由于没有打通产业路,全靠人工肩挑背驮搬运秧苗和肥料。

  得益于支部引领、群众参与的“党群直议制”工作方法,多年来压在五平组群众心头的这桩烦心事得以解决。

  “经过多次党群直议现场会集中讨论,村民自筹的5000元资金到位了,4月底,实施方案出炉,施工方进场。修路需要占用部分土地,大家二话不说,无条件支持。”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党支部书记熊金成至今印象深刻,“5月5日,宽3.5米、长1.2公里的产业路挖通,正好赶上插秧的时候,五平组30多户群众直接把三轮车开到了田边。”

  近年来,凤冈县通过大力实施“党群直议制”,聚力以打造33个省、市、县三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试点示范,“连点成线、串线带面”激发全县87个村(社区)332个组级党支部发挥组织引领“主心骨”作用,践行“党建引领、干部主导、群众主体、政协协商”原则,通过“直议”使村民群众由“被动作主”变成“自觉作主”,一事一议,共商共议,大家伙商量着、讨论着办成了一件件实事、难事,凝聚起“大家的事大家定、大家的事大家干、大家的事大家管”的乡村振兴合力。

编辑:宋胜海

  责编:周宁

  终审:冷泽学

 

  1. 上一篇:
  2. 下一篇:爱,从未离开|和美乡村如你所愿
责任编辑:宋胜海
相关报道

网站群

地方文明网站 遵义市文明网站友情链接
 
遵义文明网中文域名 | 关于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 联盟网站 | 文明邮箱 | 旧版回顾
联系地址: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新蒲镇府前路建投大厦 咨询电话:0851-28641133 邮编:563000
Copyright©遵义文明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中国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