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明头条
遵义:传承红色基因 在新时代长征路上砥砺奋进
时间:2022-02-16     来源:遵义日报    

  

  2021年是贵州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为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精准定位领航。

  一年来,遵义市宣传思想战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和“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坚持守正创新,抢抓历史机遇,积极担当作为,持续深入宣传阐释“四新”主目标、“四化”主抓手,持续深入开展庆祝建党百年系列活动,扎实推进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突破口的旅游产业化,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以优异成绩展现了时代担当。

  

  高举旗帜 领航新征程

  “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2021年9月10日,在“红色遵义”宣讲团首场宣讲活动中,周文雍烈士的《绝笔诗》在宣讲员悲壮凝重、紧张激烈的讲述中,激起在场观众强烈情感。

   

  2021年9月10日,遵义市举办“红色遵义”宣讲启动会

  小切口折射大背景、小故事展现大情怀、小人物映衬大时代结合“准”。宣讲既讲党史上耳熟能详的革命故事,又讲老百姓身边感人至深的英雄模范;既有党的理论阐述,又有实践事例的分析教育,通过一首诗词、一封家书、一个故事、一幅图画、一张照片、一首歌曲等小切口,将感人的历史故事讲透,将高尚的革命情操讲深,将深沉的红色基因讲活。

  遵义是一座红色之城,这里的红墙黛瓦,见证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提出的“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要结合即将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从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中深刻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指示精神,遵义市积极发挥政治地位优势、革命传统优势和红色资源优势,全力推动“红色遵义”宣讲品牌成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有力抓手。

  “红色遵义”宣讲工作是传播宣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和教育基层干部群众,动员干部群众统一思想、武装头脑、推动工作的一个基层理论宣讲创新品牌。2021年,“红色遵义”宣讲团累计宣讲1000余场次,受众人数近30万人次。如火如荼的宣讲活动,正是党史学习教育在遵义广泛开展的生动缩影,进一步推动党的声音更好地深入黔北百姓家。

   

  “红色遵义”宣讲展示大赛举行

  红色资源是坚定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遵义市用好用活独特的红色资源,创新开展宣讲活动,有力有效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和“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等重要内容学习宣传走深走实,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断检视初心,巩固和升华理想信念,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一年来,全市组建宣讲队伍深入基层一线,实现宣讲工作全覆盖,理论宣讲直达民心;认真开展“永远跟党走”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教活动,最大限度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

  在讲好党的历史和理论的同时,遵义市坚持社科研究凝聚人心,充分发挥理论研究平台作用,围绕党史学习教育、高质量发展等主题内容,在各级媒体推出理论、评论文章60余篇,进一步繁荣遵义市哲学社会科学,传承红色基因,激扬奋进力量。

  成风化人 筑梦新时代

  2021年7月1日,遵义大剧院内灯火璀璨、气氛热烈,“大力弘扬遵义会议精神 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的大幅标语格外醒目,贵州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主题情景剧《伟大转折》在这里成功首演。作为中央明确的6个以省级党委名义举办庆祝大会的城市,遵义市主动作为,善作善成,确保了全省庆祝大会安全、圆满、精彩召开。

  

  2021年7月1日下午,贵州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主题情景剧《伟大转折》在遵义大剧院首演

  2021年以来,遵义市聚焦精品创作推动红色故事成风化人。全市文艺工作者自觉地将精品意识贯穿始终,不断创新思路,努力创作出了一批紧扣时代脉搏、贴近时代生活、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精神文化精品力作,文艺创作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围绕庆祝建党百年、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题材,以项目化方式加强文艺精品创作,推动电影《进城记》在全国上映,《娄山关大捷》等2件美术作品被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永久收藏,《遵义府志序》等3件书法作品入选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广播剧《红城天使》在央视播出,《百川东到海》等7篇文学作品被《人民日报》等重点刊物刊载。

  遵义市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聚焦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三下乡”等系列文化活动1670场次,农村公益电影放映18078场,为广大农村群众送去文化盛宴。并依托重大庆典活动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从而达到丰富生活、凝聚民心、促进发展的目的。“文军”队伍以“艺”抗疫,创作出《爱在深秋》《加油遵义》等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深受群众喜爱。

  为推动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遵义市精心组织“探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红色微电影、红色主题摄影、征集“祖国好·家乡美”和“建党百年·墨香书法”书法作品等一系列红色主题活动,极大激发大家参与红色教育的热情。

   

  2021年6月“中国好人榜”发布活动现场

  遵义市成功承办中央文明办6月中国好人榜发布活动。姜涛、刘付昌、郭德刚荣获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36人荣登“中国好人榜”“贵州好人榜”。评选第五届遵义市道德模范56人。围绕“醉美遵义城·最美遵义人”主题,开展“最美退役军人”“最美教师”“最美政法干警”发布活动。20多家中央、省级主流媒体刊发邹习祥、黄大发、杜富国、孔霞等典型人物报道,以生动红色故事、鲜活人物事迹诠释遵义会议精神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

  守正创新 塑造新形象

  2021年3月1日,在遵义会议会址的二层小楼前,“红色基因代代传”的标语引人注目,“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张瑞凝带领同学们一起聆听英雄们的故事。以“红军山下讲长征、会址楼前学党史、红色基因代代传”为主要内容的“开学第一课”拉开帷幕。

  一百年栉风沐雨,一百年砥砺前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写的是历史,叙的是奋斗,启迪着未来。遵义市充分利用厚重的红色文化资源,以“从小学党史、永远跟党走”为主题,开展中小学生党史教育。“以党史学习教育上好开学第一课”这一新闻选题,得到中宣部《新闻阅评》刊文点赞。

  

  2021年7月2日,贵州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遵义隆重举行

  红色遵义美名广泛传扬。遵义市紧紧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100周年等重要节点,“四新”“四化”、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重大主题,茶博会、辣博会、旅发大会等重要活动,持续推出专题、专栏、专版报道,不断壮大主流舆论,多角度、多领域传递遵义好声音。积极配合开展“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主题采访、“新思想引领新征程·红色足迹”行进式调研采访,全方位展示遵义作为革命老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成果。

  文旅融合发展更加强劲。遵义市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突破口,扎实推进旅游产业化。紧扣“一核两带七园多点”工作思路,聚焦“1+1+5+2”重点工程,推动八个文旅融合区建设工作。遵义会议会址展陈提升及环境整治等一批标志性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为赓续红色血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渡赤水纪念馆 

  四渡赤水纪念馆成功申报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一期)红色基因库试点单位,12个红色旅游景区被纳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获得全国“十佳红色旅游目的地”,遵义会议会址获“优秀红色文化传承示范地”,播州区花茂村获“最美红村”,遵义娄山关和四渡赤水景区获“十佳红色旅游景区”。

  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升。遵义市持续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形成常态长效,县级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有序推进,全省文明县城率先实现全覆盖,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常态推进。

  “文明在行动·满意在遵义”活动巩固提升三年计划圆满收官,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三级机构建设全覆盖,涌现出湄潭“寨管家”、赤水“磕子匠”、习水南天门村“六步工作法”、桐梓“十五分钟服务圈”等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亮点,赤水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获得中宣部表扬。

  

  赤水市四季花香凤凰村红白理事会

  “红白理事会”实现所有行政村全覆盖,建成30个市级文明乡风示范点,139个村确定为“贵州省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示范村(社区)”,文明新风在乡村劲吹。

  遵义市志愿服务工作协调小组正式成立,全市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开展,2支志愿服务队伍被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评为防汛救灾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周泰岳、道真自治县春天家人志愿者协会等5人(个)荣膺全省“4个10”先进典型称号。

  一年来,遵义市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通过一件件务实工作,一项项创新举动,擦亮城市底色,提升文明品质,塑造崭新形象……

  

  重任千钧,实干方能笃行;征途漫漫,奋斗方能致远。

  遵义将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在新时代长征路上奋勇前行,为全力建设红色传承引领地、绿色发展示范区、美丽幸福新遵义而不懈奋斗。

  1. 上一篇:红色传承启迪未来 红色之光照亮征程
  2. 下一篇:深植文明之根 绽放文明之花
责任编辑:袁 丹
相关报道

网站群

地方文明网站 遵义市文明网站友情链接
 
遵义文明网中文域名 | 关于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 联盟网站 | 文明邮箱 | 旧版回顾
联系地址: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新蒲镇府前路建投大厦 咨询电话:0851-28641133 邮编:563000
Copyright©遵义文明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中国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