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焦点图文
播州:乡村学校少年宫 点燃孩子五彩梦
时间:2018-06-15     来源:遵义文明网    

  2017年11月3日,茅栗小学乡村少年宫竖笛班的19名孩子登上了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看我72变》栏目。

  2018年2月3日,洪关苗族乡臻坚民族学校乡村少年宫孩子表演的舞蹈《金色的芦笙》亮相2018(全国)未成年人网络春晚舞台。

  2018年3月,在贵州省第四届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中,三合小学乡村少年宫参赛的两支队伍双双获得FLL工程挑战赛小学组竞赛一等奖……

  乡村少年宫,让孩子们走出了大山,看到了外面的精彩世界,感受了科技的魅力,为农村孩子搭建了一个施展才华、放飞梦想的舞台。

  近年来,播州区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按照机制健全、资金保障、师资有力、注重特色的要求,在全区建起了24所乡村学校少年宫。“乡村少年宫不仅发现了孩子的自身价值,培养了孩子的兴趣特长,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找到了自信与成长的方向。”播州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姚瑶说。

  “建”有办法

  “没有条件就要创造条件……”茅栗小学校长简正端说,我们在场地有限、经费不足、师资欠缺的情况下,首先从硬件建设入手,自我加压,自求发展,在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设施的基础上,多方筹措资金,添置必备的乡村学校少年宫硬件设施和活动器材,设立专用活动室,使其硬件建设达到较高水平。

  据介绍,至2017年底,播州区累计投入资金7000万元,筹集社会各类补助经费120余万元,改扩建乡村学校少年宫24所。建设中,整合教学资源,把209个村小、教学点、留守儿童之家建成学校少年宫,精准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学生,做到了一室多用、一地多用;充分发挥区青少年活动中心龙头作用,开办了30个项目课程,分批对全区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教育;同时强化专项资金管理,开展专项检查,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

  “育”找途径

  寻求和解决孩子们“学什么”、“怎么学”、“快乐学”,是播州区实施建设乡村少年宫的初衷。在实施中,播州区制定完善了保障乡村学校少年宫正常运行的管理制度,各乡村学校少年宫结合学校所长与特色教育理念,以传统美德、科学素质、艺术修养、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开设了丰富多彩的活动项目。

  为打造过硬的辅导员队伍,茅栗小学建立了奖励评价机制,鼓励有特长的教师兼职乡村少年宫辅导员,并立足当地文化资源和地方特色,打造特色的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品牌。同时,为充分发挥师生的创新精神,该校还鼓励师生利用竹子、空啤酒瓶、PVC管等材料自制乐器开展兴趣小组活动。

  在茅栗小学的乡村少年宫,孩子们正迎着暖暖的阳光尽情撒欢儿,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操场上,乒乓球、足球、篮球……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古筝教室里,美妙的音符在孩子们的指尖跳动;美术教室里,孩子们正在用笔描绘着心中的梦想;竖笛教室里,孩子们正在用竖笛演奏《我的中国心》;手工课上,孩子们正在编织着各色玫瑰花……这儿的孩子,个个都有一项属于自己的绝活。

  三合小学乡村少年宫立足学校实际,与特色课程建设相结合,引进优质资源,设置了音乐室、心理咨询室、留守儿童之家等功能室,成立了武术、书法、绘画、舞蹈、科技等课外活动兴趣小组,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健康生活、快乐学习的课外活动场所。走进科技站,老师正在指导机器人兴趣活动小组的队员们编程,并在操作台上完成了一个又一个规定动作。“机器人项目一引进来,就受到了广大学生的追捧,我们的学生无论是参加市级、省级比赛,还是国家级比赛,都崭露头角。”指导老师石兴刚介绍起来,很是自豪。 

  洪关苗族乡是播州区仅有的两个少数民族乡之一,其苗族文化博大精深,民俗风情多姿多彩。为传承民族文化,洪关苗族乡臻坚民族学校把乡村少年宫建设与学校“苗族特色文化”相结合,将民族民间文化引进校园,带进乡村少年宫课堂。

洪关苗族乡臻坚民族学校少年宫的孩子们表演

  “特”做文章

  全区24所乡村少年宫,均按照校园文化+民俗文化+传统文化模式,实现了“一宫一特”。三合小学的陶艺、乐山小学的草编、洪关的芦笙、苟坝小学的红色文化、茅栗小学的竖笛等都彰显了播州学校少年宫的特色。 

  三合小学乡村少年宫辅导教师唐皓说:“我们介绍中国的陶艺文化,让学生感受中国文明,学生在制作陶艺的过程中,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这不仅能开发他们的智力,还能陶冶情操。”“学习陶艺让我享受了很多乐趣,我要把自己制作的陶艺作品拿去义卖,捐献给希望小学。”说起学习陶艺,周福玉同学兴趣很浓。

孩子们展示草编作品

  草编是我国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品,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淀。在乐山小学乡村少年宫,老师们将草编课作为重点对学生进行辅导。“通过开设草编特色教育,让孩子们体验到了旧时农村生活的真实情景,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在体验活动中寻找到了乐趣。”辅导员姜邦冕说。

洪关苗族乡臻坚民族学校乡村少年宫的孩子们登上全国网络春晚

  “以前,特别羡慕城里的孩子,能站到大舞台上唱歌跳舞,现在我们不仅能上大舞台,还在大舞台上把咱们苗家的芦笙舞带给了全国观众。”在洪关苗族乡臻坚民族学校乡村少年宫,孩子们拿着2018年未成年人网络春晚舞台上的照片,高兴地向笔者展示。

  臻坚民族学校校长陈斗米说:“不能让苗族文化断了代,一定要让我们苗乡的孩子会说苗语,唱苗语歌曲,跳苗族舞蹈,让娃娃从小受到感染,使苗族文化得以代代相传,同时还要让更多的人走进苗乡,体验苗乡的民族风情。”近年来,臻坚民族学校乡村少年宫先后开设了苗族芦笙吹奏、苗歌吟唱、苗族舞蹈、苗族传统体育等苗族文化体育艺术课程,聘请有苗族文艺特长的民间艺人担任课程辅导员,主要培养学生演奏芦笙、演唱苗语歌曲、进行苗语交流、继承和创新苗族独创的竹竿舞和芦笙舞,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传承苗族文化。由民间艺人侯伟给孩子们编排的舞蹈《金色的芦笙》获2018年(全国)未成年人网络春晚优秀节目奖,同时参加了播州区2018年春晚演出。

  在苟坝小学乡村少年宫,“小红军”们正在排练快板。少年宫负责人介绍,为加强对学生红色文化教育,该校通过讲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育红色传人,让红色基因根植大脑、融入血脉、代代相传。

  “培”出成果

  茅栗小学校长简正端说:“学校结合本地优势,以‘人人会吹竖笛’为目标,努力挖掘乡土资源、特色文化,打造一支有地方特色的竖笛演奏队,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让孩子有一个实现‘梦想’的平台,在寓教于乐的环境中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

  “竖笛的音色圆润明亮,像鸟儿唱歌一样,使人心情舒畅愉悦。置身竖笛演奏中,感觉自己就是一个演奏家”。在竖笛教室里,三年级学生刘明燃说。

  播州区乡村少年宫的创办,让孩子们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升,各个学校少年宫的孩子们除了参加校内的活动外,还参加了校外的各类比赛。不仅让孩子们有机会在学校展示,也让家长看到了孩子在少年宫到底学到了什么。看了孩子们的表演后,很多家长感到十分惊喜。

  学生家长陈丹说:“孩子自从参加乡村少年宫活动以来,再也不迷恋手机了,而且学会了感恩、珍惜,人也变得更自信、更快乐了,我们做家长的再也不用操心孩子的课外生活了,感谢少年宫给孩子带来的变化,我的孩子和另外两名同学还有幸入选了‘播州之音童声合唱团呢’。” 

  茅栗小学五(2)班的鞠锐同学认为弹奏古筝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她说:“学习压力大的时候,我会弹一弹,用来舒缓自己的情绪,不开心的时候我也会弹一弹,亲戚朋友来家里的时候,也会弹一弹,把自己的快乐分享给大家。”

  如今,播州区的乡村学校少年宫已成为学生喜爱的成长乐园、家长放心的教育阵地,在发现培养人才和推动全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 上一篇:遵义市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文化志愿服...
  2. 下一篇:遵义市获得6个“贵州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责任编辑:张一青
相关报道

网站群

地方文明网站 遵义市文明网站友情链接
 
遵义文明网中文域名 | 关于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 联盟网站 | 文明邮箱 | 旧版回顾
联系地址: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新蒲镇府前路建投大厦 咨询电话:0851-28641133 邮编:563000
Copyright©遵义文明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中国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