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焦点图文
“让我来”,从何而来?——全国扫雷英雄杜富国侧记
时间:2018-12-10     来源:遵义杂志社    

  11月16日,中越边境云南段已扫雷场移交仪式在老山西侧雷场展开。现场数十名扫雷官兵手牵手走过雷场,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向世界证明: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安全的!得知消息,躺在病床上的杜富国,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杜富国正在雷场执行扫雷任务

  然而,就是这片雷场,夺走了90后扫雷战士杜富国的双手双眼,那句“你退后,让我来!”伴随着那声巨响,永远回荡在山谷里。

  究竟是什么力量,让杜富国甘愿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让我们走近这位扫雷英雄,探寻他在雷场上喊响“让我来”的初心、底气和源泉。

  “让我来”——源于水滴石穿的积淀

  “87个村民炸剩78条腿的地雷村”,这个出现在《纪录片:征服死亡地带》里的场景,真实反映了饱受战争遗留的炸弹伤害的村民生活状况。

  正是因为这部纪录片,远在边防当兵的杜富国向上级递交了申请,申请成为一名扫雷战士,守卫这些村民们的安全。2015年7月,南部战区云南扫雷大队组建,杜富国如愿成为了一名扫雷战士。

  初到扫雷大队的杜富国,给自己的微信命名为“雷神”,QQ昵称则叫“征服死亡地带”。然而,“半路出家”的杜富国对扫雷专业理论知识知之甚少,首次摸底考试只得了32分,全班倒数第一。

  杜富国文化底子薄,韧劲却足。他很清楚,扫雷是高危作业,专业知识是上雷场的“敲门砖”,是扫雷兵的“保命经”。为了早日上雷场,他开始了“士兵突击”。他把知识要点写成小纸条、制成小卡片,将书本卷进裤兜,随时随地翻阅。每晚熄灯后,杜富国搬个板凳,在走廊灯下补习。有一晚,他和战友在走廊上一问一答复习知识要点,大队参谋恰好查铺,通报他们熄灯后不遵守就寝秩序,队干部解释后才过关。

  “一名优秀的扫雷兵,不是天生具备。”杜富国在笔记本中写着这么一句话。他如同“创客”,打破“逐点逐片平行爆破”作业方式,探索开道划片爆破、多人多块同步作业的方法,提升了爆破效率,被称为“田字切割法”;基于教材“连续扫描探测、目标精确定位”十字交叉定位法,总结“分块扫描、木棍标识、交叉划线、精确定位”搜排要诀,提高了探测速度、精度;根据爆炸物的规格尺寸、性能种类,他制作了10多种装运沙箱,大大提升了雷场搬运效益和安全系数。

  在扫雷四队2015年建队之初的成绩登记表上,杜富国的成绩一次比一次好:8月4日,32分;8月15日,57分;8月23日,70分;9月5日,75分;9月19日,90分……扫雷队教导员凌应文说,将这组分数按时间轴连成线,就是一个士兵的攀登路线、积淀之路。

  “杜富国在雷场上总说‘让我来’,这不是口号,而是水滴石穿的积淀,是实打实的真功夫!”扫雷大队大队长陈安游说道。

  “让我来”——是为了把秀美河山交付人民

  初到扫雷大队的杜富国曾暗暗立誓,不扫完雷,绝不离开这片战场。如今,中越边境云南段已完成扫雷,还边民一个安全的土地,扫雷战士们也相继退伍回家,杜富国却只能在医院遥送战友们远去。

  今年9月,满服役期的战士窦希望曾问过12月份退伍的杜富国:“阿杜,你走不走?”杜富国:“活没干完,就退伍,谁来扫雷?”

  “让我来”背后,是为了守护祖国的美丽河山,是为了把秀美河山交付人民。

  失去双眼的杜富国眼前一片漆黑,但他给边民带来的是光明。猛硐乡的山林地适合种植茶叶、草果,但全乡2万亩茶园,有8000亩在雷区,这也是杜富国和战友们清理的重要雷场。如今,部队进驻当地扫雷后,已将三分之二以上的雷区土地移交给了村民耕种,目前已产生效益。

  “让我来”——源于心中装着他人

  “队长,我入了党,就有资格带头干、挑担子。”这是杜富国汇报入党愿望时说的话。在生活中,杜富国一直践行着这个诺言。

  “你退后,让我来。”杜富国对战友艾岩说的这句话,让华夏儿女为之泪目。

  “他说‘让我来’,虽说是因为他技术好,更多的是不想让我冒险。”虽然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是看着受伤的杜富国,艾岩的眼圈红了又红。

  杜富国和艾岩在雷场上是生死搭档,在生活中是好兄弟。艾岩来到扫雷四队后,一直是杜富国带他作业,手把手教他排雷。艾岩记得自己第一次上雷场时,心里忐忑。杜富国让他踩着自己的脚印走。每次遇险情,杜富国都让他退到安全地域,自己独自上前处置。

  “你退后,让我来。”这句话,杜富国说了很多次。

  那一次,战士汤儒在爆沟里发现一枚带引信的炮弹和一枚防步兵地雷,杜富国让小汤退后,独自上前拆除。汤儒事后问:“你信不过我?”杜富国道:“我比你有经验,跟我争啥?”

  那一次,六班长马玺君搜出一枚防步兵地雷,手上缺一个拧开雷管底座的专业工具,知道杜富国随身必带,伸手向杜富国要。杜富裕却拒绝了:“我来吧!”头盔一扣,径自开始拆弹。

  因为心中装着他人,杜富国时时处处都为人想、为人急;正是因为心中装着他人,杜富国才会在在雷场上习惯地说:“让我来”。

  1. 上一篇:遵义市习水县获“中国报告文学创作基地”称号
  2. 下一篇:第六届贵州省“明礼知耻 崇德向善”道德模范...
责任编辑:张一青
相关报道

网站群

地方文明网站 遵义市文明网站友情链接
 
遵义文明网中文域名 | 关于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 联盟网站 | 文明邮箱 | 旧版回顾
联系地址: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新蒲镇府前路建投大厦 咨询电话:0851-28641133 邮编:563000
Copyright©遵义文明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中国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