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明村镇
桐梓:大河镇天桥村贫困村庄展新颜
时间:2021-01-25     来源:桐梓县文明办    

  大河镇天桥村,是大河镇最偏远的村,这里山高坡陡,条件十分艰苦,曾是贵州省级一类贫困村。在脱贫攻坚的战斗中,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人居环境等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日渐告别贫穷,逐步走向幸福。

  天桥村的海拔在700米到1700米,交通一度成了村民出行和生产生活的最大难题。该村共有村民429户1641人,因为交通闭塞、耕地面积较少,近一半的村民选择长期外出务工。

  村民何济福介绍,过去由于交通不便,村民采购生活物资要到20多公里远的楚米镇集市上,往返需要2个多小时,再人工背回家,采购较重的物资更是需要用马驼,村民们的生活和出行都非常艰难。

  说起天桥村交通的变化,何济福感慨万千。“以前都是泥巴路,到处都是坑坑凼凼,特别是家里有老人的,非常担心他们出门摔倒。现在村里都是水泥路,很多家庭都买了摩托车,出行非常方便。”

  脱贫攻坚以来,该村完成公路硬化11条36.7公里,通户公路3.7公里,连户路硬化5.4公里。同时,实施安全住房建设183户,“人居”环境整治270户,改厨107户,改厕149户,改圈73户,院坝硬化169户,排水沟硬化151户。建设集中式安饮工程9个,新修通讯基站2座,实现通讯、用电全覆盖全保障。

  这些道路的建设,打通了村民们出行的最后一公里,为村民们出行和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不少人家还依托修通的水泥硬化路,买起了三轮车、拖拉机等农用车,自己到村外运输建筑材料,盖起了漂亮的大房子,一改过去贫穷落后的面貌,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天桥村有原生方竹林6500余亩,部分村民依靠方竹产业为生。家住天桥组的陈永国家中有30余亩方竹林,每年光是采摘方竹就能收益3万多元。“我挖了几十年的笋子都是走路背去卖,以前经常卖完走回家都是半夜了。2018年,我家门口的这条路通了,收笋子的人都到我们家门口来收,不仅省了力还赚了钱。”

  往年,该村大多数村民依靠传统种植业为生,产业结构单一,人均收入低下,产业结构调整对于天桥村的经济发展尤为重要。

  近年来,村支“两委”积极探索村级合作社运行模式,按照“支部+大户+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发展特色种植业和畜牧生态养殖业。

  2020年,该村发动村民种植花椒580亩、中药材白芍80亩、林下天麻50亩,方竹低产林改造项目6000余亩。同时还引进社会资金修建了两座年出栏3000头的养猪场,通过东西部合作,上海帮扶资金修建一座年出栏2400头的养猪场,为当地村民就近务工和种植业的发展,村民增收创造了条件。

  不少村民尝到新的产业带来经济增长的甜头后,一改过去的传统种植模式,思想观念发生了极大转变。村民何济福告诉记者,“现在天桥村的变化可以说是天翻地覆,我们非常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许多在外务工的人、过去不想在这里居住的人都纷纷回来了,在家乡修建了新房子,也把子女带回来就近读书。”

  据了解,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55户220人已于2019年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降为“0”。如今的村子干净明亮,一排排整齐的房屋、一条条宽敞的水泥路,都在告诉人们这个曾经的贫困村,早已焕然一新。(梁丽婷 谢乙萱)

  1. 上一篇:新蒲新区:培育文明乡风 提升群众幸福感
  2. 下一篇:桐梓:花秋镇发展特色产业 增加群众收入
责任编辑:张一青
相关报道

网站群

地方文明网站 遵义市文明网站友情链接
 
遵义文明网中文域名 | 关于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 联盟网站 | 文明邮箱 | 旧版回顾
联系地址: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新蒲镇府前路建投大厦 咨询电话:0851-28641133 邮编:563000
Copyright©遵义文明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中国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