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黔北聚焦
遵义:织就四通八达公路网 谱写畅通习水新篇章
时间:2018-08-17     来源:习水县文明办    

  40载沧桑巨变,40年风雨兼程。伴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习水人逢山开路、逢水架桥,用汗水和智慧构筑起便捷的公路网,架设起便民惠民的交通线,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畅通高速动脉,引领经济发展。

  “距离真的不是问题,现在出发刚好回去吃晚饭,”8月11日,正值周六,习水电视台的穆利在微信朋友圈晒出一段回家路途的小视频。身为地地道道的重庆人,在习水工作了六年,以前因为江习古高速习水至江津段尚未通车,回到重庆车程需要近四个小时,如今缩短至两小时。“高速不但速度快,不用再走老路,免于颠簸,即使开车回去也很方便。”谈起回家的路,穆利深感欣慰。

  江习古高速习水至江津段全幅贯通,习水到达重庆主城区车程缩短至两小时,比以前节省一半用时。无独有偶,2013年11月,仁习赤高速建成投用。作为习水县境内第一条高速,彻底结束习水从无高速的历史,成为撬动二郎、习酒、土城等沿线乡镇发展红色旅游、生态农业与白酒产业的经济命脉,真正实现了交通引领经济发展。

  2016年8月,习正高速正式开工建设。该公路将解决正安、桐梓、仁怀3县13个镇联通高速公路的问题,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将为全市,尤其是黔北区域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建设提供重要的交通基础保障。建成后,习水将与武陵山片区深度贫困县正安内外交通,搭建起当地对外开放和发展的桥梁。

  路通,福至。现在,县内高速公路里程171公里;将来,三条高速路将在习水交汇。习水,这个贵州省的边陲小城,联动区域经济加速崛起,为人民打开了更加富足、幸福的大门。

  打造等级公路,促进机体循环。

  高速公路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动脉,国省县道改造更事关民生,与高速公路实现无缝对接,拉动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补“断头”填“空白”畅“动脉”,是近年来县内等级公路建设的突出亮点,按照“健全骨架、完善网络、提升等级、闭合县域”的工作思路,习水织就了“一横一环五纵多连线”的交通网络体系。

  改革开放后,习水县交通事业也迎来“春天”,步入全新的发展阶段。1986年动工修建的第一条宽平直三级标准马合公路,全长93公里,县境内段为26.62公里,拉开了县乡公路向等级公路新建和改建的序幕;2002年,全县最后一条通乡公路程寨至三岔河公路的通车,实现了全县乡乡通公路的目标。

  二十世纪初,习水到遵义需经县道绕行仁怀市或桐梓县,平均耗时五个小时以上。2009年12月,习新公路作为遵义市同期建设的3条二级公路之一,率先建成举行通行典礼。该公路起点为贵州省习水县城,终点为桐梓县新站镇,与崇遵高速公路相联,全长112.6公里,采用二级公路标准,行车速度40km/h。随着习新路的建成开始,习水交通发展跑出“加速度”。

  十二五期间,习水建成国道219公里,省道342公里。截止2018年上半年,全县新完成坭坝至新桥、G212温水至两路、隆兴至淋滩公路路面大修工程等建设项目。九岩坝至红圈子、三元至布待坎、三色水至蒿枝龙、S303大石至官店公路、杨家园码头、太平渡大桥等交通重大项目在(续)建工程建设顺利推进。

  疏通“毛细血管”,增进民生福祉。

  群峰村坐落于习水县土城镇半山腰,大部分的村民世世代代都居住在山上。以前,村民到集镇上买种子、化肥或生活必需品,往返超过四个小时。“遇见下雨天,根本下不了山。”村民钱永东说。

  新中国成立以来至改革开放初期,习水县出台“民工建勤、民办公助、自筹资金”等办法,以先能后好为原则,大力推动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掀起三次筑路高潮。1978年底,全县境内通车里程为671.7公里,辐射了部分人口较密、到中心集镇距离较近的行政村。

  自2014年习水县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县委县政府切实加强以通村路、通组路和小康路为重点的农村公路建设,快速推进“畅通习水”建设,聚焦全县127个贫困村,率先打响贫困村交通基础设施的攻坚战。

  2015年,得益于贵州省启动“村村通公路”三年大会战,群峰村顺势而为,终于在半年内修通了从集镇到村里的10公里公路,70%的农户家里拥有了摩托车或农用车。当年愁着养大的山羊运不出的村民钱永东,如今开起了养猪场,买了农用车用于运饲料,还能把山羊卖出去。

  截止2017年底,习水县境内公路总里程达8859公里,高速路、国道、省道、县乡道、村道道道畅通,247个行政村全部开通客运班线;组组通、小康路四通八达。2017年,习水获全国首批“四好农村公路建设示范县”称号,全县公路网密度达236.237公里/百平方公里,位居全省首列。

  大道如网,长路似虹。今日习水,如神笔在握,描绘出一幅幅壮美的公路运输画卷。一张史无前例的公路运输网通畅四方,连起城市和乡村,串起大江和山区,带来富裕、通进民心。 

  1. 上一篇:遵义:红花岗区“三心”让“学校放假、社区...
  2. 下一篇:遵义:赤水市扎实开展文明城市创建 提升市民...
责任编辑:张一青
相关报道

网站群

地方文明网站 遵义市文明网站友情链接
 
遵义文明网中文域名 | 关于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 联盟网站 | 文明邮箱 | 旧版回顾
联系地址: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新蒲镇府前路建投大厦 咨询电话:0851-28641133 邮编:563000
Copyright©遵义文明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中国文明网]